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交流  >>  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解析
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解析
作者: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5/12    阅读数:6932
         随着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和市场外部条件的变化,生产企业越来越专注于集中自己的主业,而把原来分散处理的物流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的物流公司,这就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但对于中国的物流行业来说,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除了面临高居不下的物流成本,还有油价的节节攀升,以及因行业极度分散而导致的效益较低的经济模式,物流企业原本不丰厚的利润正在被逐步蚕食。 

  危险的信号 

  据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周可仁披露的中国仓储协会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不完全统计下,目前中国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50%靠供货方提供,另有31%靠自己,第三方物流仅占19%。成品销售物流方面,27%的执行主体是生产者,18%来自第三方物流,55%是部分自理与外包相结合。商贸企业物流执行主体27%为第三方,11%由供货方承担,62%由公司自理。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奈。虽然目前国内新成立的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第三方物流的市场份额始终难以得到有效突破,近90%的货物运输是通过“原生态”的货运场站进行处理的,产品的质量、价格以及供给得不到有效的保证,甚至于一些实力较强的生产企业不得不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统,直接指挥货运场站的货车进行货物的运输,以稳定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表现。 

  制造业高效化导致业务外包,高效的供应链服务包括高效的企业内部和外包两种供应链关系。这种高效供应链应该具有集成不同操作系统、不同业务流程、不同运营平台以及不同管理方法的能力。能否通过供应链管理给客户带来增值是衡量其是否有效的标准,即帮助企业增加利润、提高质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和全球性成本优化。 

  在物流行业发达的国家,对工业的原料商、生产商、供应商以及贸易和服务领域等均进行了重新分工,介入这些环节的物流公司也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例如在美国,有57%的物流量通过第三方物流业完成,而在社会化配送发展优化的日本,第三方物流业占整个物流市场比例更是高达80% 

  与之相比,国内物流企业就难以实现服务、信息化和利润的同步增长,相关政策的不合理及收费比例过高,正在成为制约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外部政策因素。例如,关于半挂车的收费规定就导致代表先进快速运输方式的甩挂运输在中国难以得到广泛推广;世界上70%的收费高速公路在中国,也反映出中国物流企业的负担沉重,因此,给物流企业“减负”理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创新中的机会 

  探究中国第三方物流业困境的根源,沃尔沃卡车公司物流专家杨光喜告诉记者,第三方物流公司在承揽物流业务时,普遍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上游企业在实施物流外包时,只是出于对非核心业务的简单性外包,这样导致了第三方物流公司在接收外包业务后只想从事职能业务的管理,而不愿意更深入地了解企业业务并提供创新性的业务方案,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物流企业被视为可有可无的“苦力”。 

  从协同客户形成高效供应链的目标出发,物流服务内容和运输方式的创新正是物流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和客户一同变革原有物流模式,引导客户从关注成本到关注操作,进而关注协调管理和信息服务,物流行业自身也从操作竞争上升到管理和创新能力的竞争。 

  但问题的实质是,高效的供应链正是许多企业成功的关键,其外包的原动力在于希望借助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企业缺少或无法及时掌握的物流运营能力,并以此来共同提升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而在这些方面,沃尔沃卡车通过先进的全球经验,已经帮助国内诸多烟草、危险品运输、冷藏等行业的用户进行运输方式的变革。 

  在创新模式的选择上,物流企业现阶段不能盲目追求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而是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为生产制造企业提供阶段性的、有特色的物流服务。现代营销创造需求的观点就十分适用于物流行业,市场的大小在某种意义上要视物流服务商为企业挖掘利润的能力而论。在沃尔沃卡车提供的两种发展模式中,一种为特定的生产制造企业或者特定的货种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另外一种则是为更大的物流系统的子系统提供阶段性的延伸服务。 

  在中国物流行业亟需提升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的今天,物流企业应细化分工,摆脱自己的劣质服务,节约资产转向优势服务项目,寻求和引导为客户进行物流革新的机会,加强企业竞争能力,可以说,第三方物流企业担负着改造和左右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角色,应该与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致力于物流方面的发展,取人所长补己所短。